图片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传播理论研究_必威体育app手机版下载|官网认证**

必威体育app手机版下载|官网认证**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理学 > 地理地质 > >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传播理论研究

来源::未知 | 作者:必威体育app手机版下载|官网认证** | 本文已影响

【摘要】城市规划管理过程是各种城市信息传播的过程。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分析传播者,传播技巧,媒介,符号及受传者等内容,研究人居环境作为传播媒介的本质功能,阐明传播绩效与建立在公众城市认识论基础上公众参与规划的关系。注重传播理论与方法在规划编制、社会协调与公众参与中的运用,强化公众参与、协调各类公共关系,保障城市空间的公众利益,促进城市和谐健康发展。

1  引言

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设施和通讯手段日益先进,国家和地区间,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传播成为构建一切社会交往的本质纽带,成为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其社会性本质日益突显。作为规划主客体之间的沟通和各种关系的协调的过程,城市规划管理中引入传播学理论将成为必然趋势。约翰·M·利维曾经指出,城市规划的存在是因为城市中存在大量的相互关联性和复杂性。城市的健康发展就在于种种复杂关系的顺利协调。城市规划本质是一种政府行为,也是一种公众行为,公众自始至终都是被服务的主体,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我国城市规划正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由技术型向政策型和综合型逐渐转变。公众参与规划的程度成为衡量城市规划管理转型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有效的传播成为促进公众参与,协调政府、公众和开发商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

2  城市规划管理的传播特质

传播活动古已有之,并已成为古代统治者修正政令,体察民情的有效方式。《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 知得失, 自考正也。”①。城市规划管理同样具有传播活动的特质。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实践过程,为了发挥城市系统的最佳效益,需要城市规划管理给予及时有效的组织、控制、引导和监督,这种活动本身就是信息传播过程,是城市政府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以行政权力为保障,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手段落实城市规划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践对象主要是人与人、人与环境的规制调适关系。这种调适贯穿于城市规划实践活动的各个阶段与层面。

2.1  管理活动的传播学调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各主体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结构,强势利益主体往往借助种种手段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侵蚀弱势群体的利益,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公众参与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作为一种手段、一种组织方法、一种程序,城市规划管理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与程序首先形成城市规划目标体系,然后把城市规划目标体系与当前建设活动结合起来,对城市规划的编制,建设用地和各项建设活动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及其法律规范进行制约、引导,其中包括了规划编制组织活动和规划实施管理活动,以后者为重点。从传播学的角度理解,城市规划管理是通过一系列的传播活动来实现的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包括规划目标体系建立的组织协调活动,以及目标体系实现的保障实施活动,前者即规划前期的组织策划、规划编制的信息资料供应、协助、公众参与的组织与信息反馈及规划评审等,后者包括如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总图审查、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以及建设项目的申请、方案审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放线验线、竣工验收,还有违章占地和违章建设的查处等。多层次的协调与管制使它成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传播的管理活动。城市规划管理的主体是城市政府,客体是城市各类阶层、团体、企事业单位与个人,管理过程的绩效很大程度上受到管理客体影响。作为受众,客体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主体。在信息传播与沟通的过程中,为了使客体理解、接受、主动参与反馈、管理者需要根据传播活动的需要扮演不同角色———既是官方代表,又是联络员;既是组织者,又是谈判者;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时又是决策者和协调者。主客体间的传播活动与城市规划管理的效益水平及社会功能的发挥息息相关。

2.2  实践活动的传播学沟通

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两方面的矛盾:一是物质性矛盾,即城市规划空间关系中物质性的规律,如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土地配置规律、城市中各种空间组合规律、城市交通网络架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配置等矛盾,其中规划师扮演着“技术工作者”的角色;二是社会性矛盾,即反映在一定城市空间关系中的社会关系矛盾,规划管理者需要通过组合、调整、控制、管理城市空间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协调、缓和、化解个人或各类人群的利益矛盾,包括人群与周边环境的矛盾、人群内各种利益主体的矛盾、当代人群与后代人群的矛盾,在空间组织上尤其不能激化社会矛盾,规划师扮演着“社会协调者”的角色。当代城市规划实践发展对城市规划的社会协调责任大大强化,城市规划师的职业角色也从单纯的“技术性”角色向“协调性”角色转变,由传统的规划师,向“管理者”和“联络者”、“组织者”、“说服者”和“咨询者”转变,这种“联络式”规划需要的是“听”和“沟通”的技能。社会协调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职责。

2.3  公众参与的传播学融合

结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由各种关系而不是由事物构成的。在任何既定的场景里,一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质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的意义事实上是由它和既定场景中的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传播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化行为,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公众参与是在社会分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多元利益集团共同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社会协调对策,它强调公众对城市规划编制、管理过程的参与、决策和管理。如果说社会协调是城市规划管理者的职责,那么公众参与则是这一体系中的必要方式,是具体化了的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规划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参与者和促进者,同时也是传播者和领导者。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大多仍属于被动式参与与配合阶段,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完善相关法规之外,融入传播学理论, 研究公众参与过程传播的结构、模式,明确传播者的任务,受传者的心理应对与反馈,传播信息、符号的表达,传播技巧与媒介,评估规划传播的效果与参与程度等,增加城市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方法,强化市民意见的反馈渠道和回应机制,将会有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

3  城市规划管理的传播学要素

传播学的社会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监视环境,发布信息;二是应付环境,获得反馈;三是传递遗产,包括时间进程的传递(美国学者拉斯韦尔的理论观点) ;四是社会协调,增进交流、形成共识、形成社会舆论,借助舆论影响社会关系(美国学者罗伯特·派克理论观点) 。当代城市规划已由物质形体规划向生态社会经济政治综合规划转化,城市规划工作要运用传播学的功能分析环境(包括人工的与自然的) 、传承城市文脉、注重可持续的规划,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实现城市社会功能的良好健康发展。

3.1  传播者

城市规划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在规划管理过程中,是以未来事件或状态(目标) 作为组织现在行动和过程的原因和依据,并作为以后事件发生或过程演进的规范。这样,规划管理主体中政府自然而然就参与到事件的发展过程之中去了,而对于城市规划管理的客体(首先是从事城市规划技术性工作的规划设计企事业单位、其次是社会各阶层、团体及广大公众) ———城市空间的最广泛的使用者,其参与甚至是知情的权利则很难实现,除了社会组织制度及认识上的问题(制度性的问题) 之外,城市规划传播环节不完善也是重要因素,当前在城市规划管理的理论研究中,对于规划管理传播理论研究得很少,缺乏专业(或专门) 的传播机构或传播者,多数是政府组织(城市政府应该成为传播者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也不可能是全部) 的简单的宣传公示等较宽泛而肤浅的传播活动。从传播学原理来看,传播者所承担的主要工作是:收集信息、加工制作信息、确定传播媒介、确定传播对象、设计传播程序、选择传播技巧、收集处理反馈信息等。城市规划由于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特性,城市规划传播者一般来说应具备规划专业知识。城市规划的传播者在信息的加工制作过程中,担负着“把关人”的角色,控制着信息的流向、流量、传播的重点,规划传播者作为传播的起点对规划过程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规划过程中传播者的缺失或不明确,等于割断了信息流动的链路,割断了规划的“过程”性,也同时抹煞了规划的公众性基础。

3.2  受传者

受传者是信息传播的对象或“目的地”,是传播过程得以存在的前提,同时又是大众媒介的积极主动的接近者和反馈信源,因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城市规划的受传者(公众) 总体来说具有以下特征:众多、混杂、相对分散、流动、隐匿,但是对于具体的规划项目来说,其受传者又相对明确、单纯和稳定。城市规划过程中,受传者具有知的权力、传的权力、讨论的权力;城市规划的传播者应将技术性的图纸文字转译成公众能够接受的信息,这是受传者权力行使的前提;其次,传播者应针对受传者的特点,策划传播活动,关注受传者在规划中的利益;再次,规划传播活动应重视受传者在传播活动中的目的,受传者接收信息的动机可能不尽相同,一般来说规划传播活动中的受传者主要动机有:(1) 得到报酬; (2) 寻找线索; (3) 符合倾向; (4) 好奇心; (5) 利益维护。传播过程要做到有的放矢,需分析受传者参与的目的,以此吸引受传者接收并反馈信息。为使规划传播有效地进行,规划传播过程中还要研究受传者的个人差异、社会范畴、社会参与的原理,以及受传者的选择性心理、遵从性心理等心理特征和信息反馈的外在及内在过程。

3.3  信息传播与符号系统

城市规划传播过程中,通过对受传者的目的动机的分析研究, 需要对规划信息进行分级分类,哪些是敏感信息、哪些是重要信息、哪些是辅助信息、哪些是一般信息,针对不同级别的信息研究确定采用何种符号系统进行传播。传播学中将符号分为语言符号系统与非语言符号系统。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案或成果通常由语言文字和图纸两部分组成,要成为有效的规划信息传播者,一个规划传播者必须具备:一是理解交流的具体因素—信息传播者、接受者或听众、媒介和有关脉络以及它们在效果方面的作用;二是发展图解语言,从中选出最有效的图纸表达方式,以满足特定传播任务的需要;三是要认识到传播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对所确定的传播符号系统进行评价并不断改进。

3.4  传播技巧

传播技巧是指传播者为达到某种目的,在加工信息、制作符码、传递信息的实际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策略、战术和手段。它是传播者获得效果、达到目的的对策和方法,也是信息传递中避免干扰、绕过阻碍的一种先期估计和控制。一般来说,传播领域或目的不同,传播技巧则有所侧重,从城市规划传播的目的(社会理解、社会协调、保障公共利益、公众参与等) 来看,规划传播运用技巧应符合几个要求:一是指向明确,有的放矢地运用技巧,使用技巧必须加强指向性或针对性(针对传播对象的具体特点、类型特点、人群层次等) ;二是要内容真实; 三是要手法灵活,应依据不同信息、受传者和不同传播渠道的特点灵活巧妙地运用它。常用的传播技巧有: 美化、丑化、印证、引证、多说、沉默、企求认同、号召随从、假借、隐喻、感情、理性、一面分析、两面分析、结论明示、结论暗示、先后、详略等方法。规划传播者应以具体的传播活动特点灵活运用各种传播技巧。

3.5  传播媒介

媒介是指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包括物质实体和物理能力,如文字、各种印刷品、记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信息传播器材、声波、光、电波等。媒介是传播过程中赖以实现的中介,人们可以发明、制造各种媒介,让它为表达自己的目的服务;但媒介又可以反过来对人施加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并不一定符合传播者的本意。媒介一进入流通过程,便是一种具有某种活力的存在,它有它自身的内在规律和特性,对社会起着潜移默化的、直接而有力的影响。传播媒介大体上可以分为口头传播媒介、印刷传播媒介、电子传播媒介三类。城市规划过程涉及项目多、牵扯利益复杂、时间持续长,因此规划传播应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媒介、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各有侧重,规划传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6  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是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规划传播的效果则是公众知情权、讨论权的行使程度,规划过程获得公众理解的程度,规划对化解社会矛盾、维持城市持续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等。因此,评价规划传播效果可以从:公众的知情状况、公众参与状况、规划的参与质量、规划的社会功能的发挥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3.7  传播组织与机构

要建立建全城市规划传播活动,必须要有专业或专门的规划传播组织与机构(即专职传播者) ,一般情况下,可以由政府委托或成立城市规划传播咨询公司或传播机构专门从事城市规划传播工作,或由规划设计部门成立专职的研究咨询传播室(所) ,持续地进行规划传播研究与实践活动。当代城市规划,由于规划师从完全的技术性人员向“传播者”转变,一部分规划设计员可以应聘于专业的咨询传播公司从事城市规划的传播咨询活动。

4  结语

城市规划传播过程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建立在“公众城市”(有时又称“市民城市”,即相对于所谓的“权力城市”、“官本位城市”、“资本城市 ”) 认识论基础上的城市规划是公众的规划,规划管理过程实质上是各级各类复杂信息的传播过程。当代城市规划的这种认识的突破,为传播学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作为公众的城市规划过程对传播活动也有切实的要求。因此,城市规划运用恰当的传播手段,在城市规划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多向的信息沟通反馈网络,完善规划管理传播的理论基础、组织制度、目标体系、操作手段,促进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理解、信任和支持城市政府,提高城市竞争力,通过双向调节,形成大多数市民和城市社会系统共同的价值观,使城市规划真正走向科学理性和民主法治的统一。

【注释】

①李敬一. 中国传播史论p22 - 23.

【参考文献】

[ 1 ] 仇保兴.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M] .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 2 ] 约翰·M·利维. 现代城市规划[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3 ] 戴元光,邵培仁等. 传播学原理与应用[M] .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

[ 4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建筑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5 ] 王维平,李映洲. 公共关系原理与应用[M] .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

[ 6 ] 李敬一. 中国传播史论[M] .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 7 ] [美]戴维·波普诺著. 李强译. 社会学[M] . (第十版)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 8 ] 郑继南. 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M] .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 9 ] 梁进社. 论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规制和利导原则及其应用[J ] .城市发展研究,2006 (2) :53 - 58.

[10 ] 姚凯. 城市规划管理行为和市民社会的互动效应分析[J ] . 城市规划汇刊,2006 (2) :75 - 79.

[11 ] 张继刚. 浅谈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J ] . 城市规划,2000 (7) :57- 58.


必威体育app手机版下载|官网认证**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